往年在天气转暖后会大幅下跌的部分蔬菜价格,今年5月却逆势而上,创出新高。“五花肉才10元一斤,一棵白菜却卖到15元,都顶得上一斤半猪肉了。”4日,正在山东济南一家超市购物的王慧敏看了一棵白菜的价签后向记者抱怨。(5月5日 新华网)
继“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之后,如今在蔬菜价格本该低下高昂头颅的时候却依然高高在上,让消费者在经历“伤不起”之后又遭遇“吃不起”。
近年来,“卖难买贵”、“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等问题交替出现,每天不得不吃的蔬菜牵扯着每个人脆弱而敏感的神经。如何既确保菜农利益,又稳定蔬菜产量,保证市民吃上平价菜?这道难题是该到解决的时候了!
造成“一棵白菜售价能买一斤半猪肉”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五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蔬菜生产周期拉长,导致蔬菜紧缺;二是部分蔬菜产量降低,导致价格上涨;三是病虫害加重发生,导致蔬菜产量减少;四是油价上涨导致运输成本增加,助推菜价上涨;最重要的第五个方面: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多、“最后一公里”等顽疾推高了菜价。
报道称,蔬菜从农民“菜园子”到市民“菜篮子”,一般要经过“菜农-小贩-产地批发商-长途运输户-销地批发商-小贩-市民”等多个中间环节,每个环节至少加价5%。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有时菜价会上涨一倍。这样一来,蔬菜价格不“高高在上”才怪呢!
“菜园子”关乎农民增收,“菜篮子”影响市民生活,两者没有谁轻谁重。如何实现“菜园子”与“菜篮子”的无缝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是关键。如何减少中间环节,只有实行“农超对接”。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推行“农超对接”取得较大成绩,但目前直接与超市进行对接的农产品只占所有农产品的15%,要实现“农超对接”任重道远。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100%实现“农超对接”或许根本做不到。但是,既要保证“菜园子”,又要保证“菜篮子”,这不仅是菜农和市民的责任,政府在提供各种服务和给以相关补贴等方面还应该主动有为。(长江网 毛开云)
|